格栅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格栅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建筑文化发展报告研究综述繁荣2007布局2008免费猫

发布时间:2020-02-17 12:38:31 阅读: 来源:格栅灯厂家

中国建筑文化发展报告研究综述 繁荣2007布局2008

时钟踩着光阴,仿佛弹指一挥间,2007年已成为一幅老照片印刻在历史的封底。笔者作为中国建筑文化一名普通的探索者,在急速变化、骚动不安的2007年虽步履匆匆急于赶路,思绪却穿棱于城市与建筑为中心的文化视角。不能说哪一年算作推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元年”,但我认为与2006年的浓墨重彩相比,2007年中国建筑文化的推进是静谧而有序的。2006年6月9日,国务院将它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至此围绕着文化遗产保护已有太多的城市建筑活动靠拢在“文化遗产日”周边。如果说,2006年有一个个重磅光弹绚丽升空,那么,2007年的一切建筑文化活动则飘然落地,留下了一系列典型记忆。在政府号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同时,2007年已成为树立文化自尊和文化彰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有太多的事件与文化沉淀,也澄澈出诸多感人的文化生态,其中不乏异彩纷呈的“大戏”与建筑文化人的执着。本文通过对2007年部分建筑文化类图书出版的简要回溯,寻找到2008年的更多思路。

中国建筑文化重要图书出版的价值

2007年,中国建筑文化书界的总结是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建筑文化类图书不仅出版数量持续走高,而且类型多元多维;另一方面,图书出版也有怪现象,如学者明星化。某些“学者明星”身不由己地屈从于商业模式,并制造了一些虚构的公众建筑文化的需求。因此,盘点2007年的重点建筑文化图书,不仅仅是为了引领2008年的阅读走向,也为了引起关注和追问。何为我们建筑阅读的典型记忆?什么图书值得我们记住?怎样才能从细微的阅读中感受到深度?这些都将成为本文盘点图书的原因。

1.2007年1月,由《建筑创作》杂志社策划主编的《BIAD青年建筑师与工作室》出版。它新颖的版式,被业内人士视为“建筑机构作品集”的新典范。

2.2007年5月,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推荐、《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的《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出版,该书介绍了24位创作在第一线的中青年建筑摄影师的作品及摄影理念,成为国内第一部推介建筑摄影师群体的技术著作。

3.2007年8月16日~18日,在北京召开“2007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学术年会”期间,正式出版并赠送的《2005~2006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对此,马国馨院士鼓励道,这是一次新的尝试,要不断努力使之成为一本建筑行业实用且全面的资料和工具书。

4.“田野新考察报告”系列丛刊自2007年6月推出,迄今已出版两卷,其一,记述了“重访中国营造学社四川田野考察旧址、京张铁路历史建筑考察等;其二,记述了大运河建筑历史考察的见闻。

5.2007年8月,正值在扬州召开的“世界运河市长会议”之际,《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的《大运河影录——“风雅运河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出版。

6.2007年8月,经过长期策划及准备的“中国传统建筑经典”丛书第一卷《蓟县独乐寺》问世,该书由已故著名建筑学家陈明达著。1984年,陈明达先生曾评价道:“独乐寺建筑,按现存古建筑年代排列,名居第七;但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第一,可以说是现存古建筑的上上品和最佳的范例。”

7.2007年12月,由《建筑创作》杂志社新近策划的“建筑学人自选系列”丛书第一册之马国馨院士的《学步存稿》出版,它是马国馨近十年来“诗书画”精美佳作的合集。

2008年中国建筑文化世界传播的稳健布局

如上所述,2007年建筑文化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一系列发生在建筑设计界内的大事、要事,让我们在驻足凝眸间看到了一个个前进中的文化亮点与精彩。应该说,2007年的所有建筑文化建设的成果,都让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变得富足而生动。面对引人深思的一年,面对历史长河城市空间与地理魅力的交织,我们必须在新变中找到答案。2008年,以奥运会文化建设为中心的现实记忆,无论如何将成为新年的当代文化使命。那么如何布局和彰显传媒机构的影响力,都将成为今年必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1.关于建筑传播学地位的确立

2007年,笔者连续写了五篇短文,作为中国建筑文化传播计划项目的系列,旨在构筑一个建筑传播学的框架。2007年,正值《建筑创作》杂志出刊百期之时,笔者写下“为纪念,更为远行”,其核心是在探索“建筑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中有大量篇幅议述学科建设。历史地看,1984年,国内出版了第一部传播学译著《传播学概论》;1985年,复旦大学出版了第二本关于传播学知识的小册子《信息·沟通·传播》。尽管今天在国内传播学研究处于高涨期,但尚存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层次总停留在介绍层面;研究的主题不够集中,难以形成明确的成果;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高校开设了传媒学院的课程,但细究会发现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大众传播学的一般方面。因此,笔者认为,诸如建筑传播这样涉及科普教育、艺术教育、建筑文化的课题应当有所突破。2008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建筑传播”主题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在纵深层次上为建筑传播、城市文化传播系列开辟新的思路。从传播的创新手段出发,建筑传播学要努力成为“试水者”,加大力度培育其业内外影响力,让世界加快认知中国建筑;同时,要培育建筑传播的“追随者”,靠不断增强的传播力,靠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使建筑文化普及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只有这种强烈的实践需求,才有助于提高建筑传播学的地位,才有可能使建筑传播学真正服务于中国建筑设计的大发展及公众建筑文化素质的提高。

2.关于“人文奥运”理念的文化工程实践

建筑物虽然是实质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提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现代建筑无论从外到内都将终极目标指向为人服务的最大限度的满足上,诗意美、音乐美、绘画美至少构成了建筑学的三大侧面。古今优秀建筑的形式与诗歌的结构存在形式上的暗合,这就是想象加上先进的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手段,会将现代建筑的诗意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音乐的旋律美上看,从埃及的金字塔到巴黎的卢浮宫,从北京的故宫到维也纳的音乐大厅,无不流淌着古典音乐的旋律风格。古今建筑从内到外,均要有绘画要素的表现。现代大型建筑群,绝对离不开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的点缀。之所以在“人文奥运”理念的宣传中引入建筑文化认知,旨在为阅读建筑、聆听建筑和观赏建筑寻到切入点。

“人文奥运”理念不是空洞的口号,以北京为背景,它有着深厚的内涵。至少它应包括皇城文化、古都文脉、民居古镇等场景,更包括类似中轴线、京杭大运河、北京胡同与四合院、北京城墙、北京前门、北京牌楼等故事及人物。“人文奥运”旨在从中看到日新月异的新北京的文化风雅,以及面对奥林匹克的北京风韵与文化准备。

3.关于“共和国60周年”建筑文化系列活动策划研究

200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60周岁的生日。如何面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如何正确评估中国建筑设计的崛起,如何驾驶中国建筑师的希望与力量,如何从全球化及国际化中获得新知,如何总结并发现设计经验及教训,这些都需要从现在起思考并研究,来一番全面的布局。尤其是建筑文化与建筑创作的关系,虽不少中外建筑大家乃至设计机构的模式至今还“毁誉参半”,可只要他们是具备全球思维、能带动建筑设计去塑造一种崭新责任意识的,都将成为我们的预期,为此我的思考和建议是:

其一,要开展“共和国60周年”优秀作品的征集与评比,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出共和国60周年建筑设计的成功经验及管理教训,尤其要结合城市超大型项目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展开以文化评估为中心的品评活动。其二,开展以共和国60周年“口述历史”为方式的深入调研与挖掘工作,梳理出必须记忆的中国建筑工程设计“先驱榜”。其三,开展“共和国60周年”中国建筑文化的纵深研究,改变长期以来凡提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就是古建文化的偏见,认真研究并总结出中西交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模式。其四,组织“共和国60周年”系列图书、影视作品的编制与出版,开展真正启迪公众建筑文化素养的普及活动,使中国建筑文化的普及跨上一个新台阶。其五,利用第三次文物全面普查的机遇,借助全国大中城市已有的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含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在公众中开展诸如城市现代化与城市记忆的法制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全社会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其六,完善“建筑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开设“建筑传播学”的相关课程,从建筑素养与艺术素质出发,培养建筑传媒专业人才等。

中国建筑文化的推进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科学即力量、科学即知识到科学即智慧,构成了建筑科技文化发展的大脉络。正如同一个国家必须有精神高地一样,同样创造中国建筑文化也一定属于普惠业内外国家的力量。愿中国建筑文化普及的“元年”已到,因为它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浏览更多装饰装修热点新闻,或参与讨论,请点击进入中国建筑装饰网首页。

第 [1]页

中国建筑装饰网 http://www.ccd.com.cn - 编辑:yumei

【关闭窗口】

唇亡齿寒的故事

服装旗袍

漫画故事